龜背芋介質是關鍵!診斷介質問題,調整黃金比例,避開pH值、EC值陷阱,判斷老化信號與換土,養出健康龜背芋。
龜背芋介質3步診斷:為你的環境打造黃金比例

介質選擇:光照、通風、濕度3大環境因子診斷
龜背芋介質選擇,與居家環境光照、通風、濕度息息相關。
- 光照強度:
- 光照充足(5000-8000 Lux):『欣榮園藝資材行』『頂級觀葉介質』,高比例椰塊、樹皮,排水性佳。
- 光照不足(低於2000 Lux):『植日森龜背芋介質』,增加泥炭土或椰纖,提升保水性。
- 植物燈補光(12小時,PPFD 150-200 µmol/m²/s):樹皮、泥炭土、珍珠石各佔40%、30%、30%。
- 通風狀況:
- 通風良好:『龜背芋與她的小幫手』『雨林介質』,高比例顆粒介質。
- 通風不良:火山石、陶粒等大顆粒介質比例40-50%,搭配『Mushi栽培介質椰塊』。
- 北部冬季濕冷:加入10-15%竹炭或燻炭,如『欣榮園藝資材行』『頂級觀葉介質』,搭配除濕機濕度控制在60%以下。
- 濕度影響:
- 濕度偏低(空調房低於50%):泥炭土或椰纖比例提高到50-60%,如『Healing Island龜背芋介質』。
- 濕度偏高(南部夏季高於80%):樹皮、火山石、赤玉土等大顆粒介質比例提升到60-70%,如『益葉寶觀音蓮/天南星科/龜背芋專用介質(頂級)』。
- 梅雨季/颱風季(高於90%):暫停澆水,介質至少30%顆粒介質。
龜背芋不同階段,對介質需求不同。
以下表格整理了不同環境因子下的介質選擇建議:
環境因子 | 環境狀況 | 介質選擇建議 | 介質範例 |
---|---|---|---|
光照 | 光照充足 (5000-8000 Lux) | 高排水性 | 頂級觀葉介質 |
光照 | 光照不足 (低于2000 Lux) | 增加保水性 | 植日森龜背芋介質 |
光照 | 植物燈補光 (150-200 PPFD) | 兼顧排水與保水 | 樹皮40%、泥炭土30%、珍珠石30% |
通風 | 通風良好 | 高比例顆粒介質 | 雨林介質 |
通風 | 通風不良 | 大幅增加大顆粒介質 | 火山石、陶粒 (40-50%) + Mushi栽培介質椰塊 |
通風 | 北部冬季濕冷 | 加入竹炭或燻炭 | 頂級觀葉介質 + 竹炭/燻炭 (10-15%) |
濕度 | 濕度偏低 (低于50%) | 增加保水性 | Healing Island龜背芋介質 |
濕度 | 濕度偏高 (高于80%) | 極高排水性 | 益葉寶觀音蓮/天南星科/龜背芋專用介質(頂級) |
濕度 | 梅雨季/颱風季 (高于90%) | 至少30%顆粒介質 | 珍珠石、發泡煉石 |

龜背芋介質:幼苗、成株3階段的黃金比例調整
動態調整介質配方是養龜背芋的精髓。
- 幼苗期(葉片少於5片,根系直徑約0.1-0.3公分):
- 「泥炭土:椰糠:珍珠石」比例「60%:30%:10%」,如「植日森龜背芋介質」。
- 水培轉土培:「純水苔」或「水苔:珍珠石」「80%:20%」,如「智利水苔」。
- 介質2天內完全乾燥,增加泥炭土或椰糠比例10-15%。
- 亞成期(葉片5-10片,根系直徑約0.4-0.8公分):
- 「泥炭土:椰塊:珍珠石:樹皮」比例「30%:30%:20%:20%」,如「龜背芋與她的小幫手」「幫心安雨林介質」。
- 生長速度加快,樹皮或火山石比例提高5-10%。
- 夏季高溫(平均30°C以上),添加5-10%「發泡煉石」。
- 成株期(葉片超過10片,根系直徑超過1公分):
- 「樹皮:火山石:赤玉土」等大顆粒介質比例「60-70%」,搭配少量泥炭土或椰纖,如「欣榮園藝資材行」「益葉寶觀音蓮/天南星科/龜背芋專用介質(頂級)」。
- 介質乾燥速度從3天延長到5天以上,增加顆粒介質比例。
- 大型龜背芋(植株高度超過150公分,盆徑超過12吋),加入10-15%「輕石」或「蘭石」。
介質選購指南:掌握pH值、EC值,從源頭把關,杜絕爛根
深挖介質成分,拉開差距。

介質成分選購:樹皮、泥炭土、椰糠,避開pH值、EC值陷阱
樹皮塊選深棕色、木頭香味、結實有彈性。發酵過的松樹皮或杉樹皮分解慢。
- 台灣北部潮濕:粒徑1.5-2.5公分紐西蘭松樹皮。
- 室內盆栽:配點0.5-1.5公分樹皮。
- 大棵龜背芋:2.5-4公分大塊樹皮墊底。
泥炭土pH值5.5-6.5最佳。低於5.0葉子易黃,高於7.0缺鐵。
椰糠選「低EC值」(低於0.5 mS/cm),高於1.0 mS/cm根尖可能焦掉。市面「水洗椰塊」EC值控制在0.7 mS/cm以下。
以下表格總結了三種介質成分的選購要點:
介質成分 | 關鍵指標 | 推薦值 | 超標影響 |
---|---|---|---|
樹皮塊 | 分解程度 | 結實有彈性,不易碎 | 易崩解,透氣排水差 |
泥炭土 | pH值 | 5.5-6.5 | 低於5.0:葉黃,吸收養分能力下降;高於7.0:缺鐵,新葉發白 |
椰糠 | EC值 (mS/cm) | 低於0.5 | 高於1.0:根尖焦掉,停止生長,嚴重脫水死亡 |

介質調配3步驟:手感、濕潤度、排水速度,判斷黃金比例
判斷介質「黃金狀態」:
- 手感測試: 鬆散團狀。太硬加珍珠岩或樹皮塊,完全散開加椰糠或泥炭土。
- 濕潤度判斷: 表面不積水,裡面濕潤均勻。積水超過一分鐘加粗顆粒介質,表面積水裡面乾混蛭石,排水太快加椰糠或泥炭土。
- 排水速度測試: 15-30秒內盆底流出,流速穩定。5秒內流光加保水介質,超過60秒加珍珠岩或樹皮塊。
龜背芋介質急救:選錯介質怎麼辦?3大問題診斷與處理指南
選錯介質怎麼辦?

龜背芋介質問題:爛根、黃葉、停滯3大早期信號與72小時急救
爛根早期有跡可循:
- 葉片邊緣不規則淺黃色斑塊。
- 莖基部軟趴趴,顏色變深至黑色。
- 介質表面或盆底排水孔有腐敗霉味。
搶救「黃金72小時」:

介質蟲害與養分問題:小黑飛、介殼蟲預防與90%抑制策略
介質蟲害:小黑飛、介殼蟲。
預防小黑飛:農友牌矽藻土混介質表層,或澆水後保持介質表面乾燥2-3公分。搭配黃色黏蟲板。
介殼蟲:75%酒精棉片擦,或印度冷壓苦楝油92%稀釋500-800倍噴介質。
判斷介質養分:新葉變小變淺黃,老葉發黃掉落,生長停滯,介質板結。
換土或補充緩釋肥:花園城堡壕粒肥(9~12個月),奧斯魔肥Osmocote 15-9-12(3-4個月),液態肥翠筠易施肥觀葉植物用,或施達B4養葉肥(2週一次,稀釋1:500-1:1000)。
介質養護攻略:掌握5大老化信號,延長龜背芋壽命
判斷換土『最佳時機』。

介質老化5大跡象:30秒排水判斷法與換土黃金時機
介質老化信號:
- 介質板結:澆水後盆底排水孔30秒內沒反應,或水流速度慢一半以上。土壤濕度計顯示『濕潤』,表面卻乾。
- 介質發出腐敗或酸臭味:用土壤pH測試劑測pH值,龜背芋喜歡5.5-6.5。
- 根系狀況:根從盆底冒出超過2公分,根團繞盆,根變深棕色、黑色,軟爛易碎。
- 植物長得慢:新葉子變小、發黃或者沒光澤。
一般1.5到2年換一次介質,根據植物生長速度、盆大小和環境調整。

延長介質壽命:換土前2天停水、薄肥勤施4週一次
換土步驟:
施肥:薄肥勤施,花寶2號或台肥43號稀釋1/4到1/2,2-4週施一次。生長旺季2週一次,秋冬休眠期減少或停止。
澆水:介質表面2-3公分乾了再澆,澆透,別讓盆底積水。
延長介質壽命技巧:
- 定期物理性鬆土:每3-6個月戳鬆介質表面2-3公分。
- 介質消毒:重複使用介質,換土前高溫消毒。

龜背芋介質FAQ:自製比例、判斷時機與2年換土指南
進階介質管理:省錢、自製與長期管理。
預算有限:廚餘堆肥(完全腐熟,通風堆肥箱3-6個月,中心溫度55-65°C維持三天以上),闊葉樹種落葉(高溫殺菌),沒化學處理過的松木或杉木屑(泡水24-48小時)。
自製介質比例:堆肥/落葉/木屑:珍珠石:蛭石 = 5:2:1 或 4:2:1。北部濕氣重,珍珠石比例提高到30-40%。南部熱,蛭石比例提高到15-20%。
介質壽命1-2年。換土徵兆:長不大、葉子變黃、根從盆底冒出、介質板結、有異味。
換土:抖掉一半舊介質,剪掉爛根,泡多菌靈溶液,重新種植。換盆後放陰涼通風處適應一兩週。